申请总结

2019年6月9日

计算数学的申请之路

本科四年,然后就应该是面临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保研、出国、工作,三选其一。但是这个选择题的思考应该稍微早一些,否则就会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变成热锅上的蚂蚁。所以,无论选择什么路都应该早点做决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的申请路有点奇怪,所以就沿着时间线一点一点的把我的心路历程说清楚。

  • 保研和出国之间的选择

我是一个来自数院的人,关于本科毕业之后的路是徘徊于出国和保研之间,保研方向或者申请方向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确定下来。但是在大三上学期的寒假之前,我都是个坚定的保研党。不仅确定了今后研究生想要做的方向,还和心仪的老师交谈了好多次,详细的询问了保研的政策,和这个老师在当年暑假能招收的博士生、硕士生名额。在我寒假回家的时候,我听到了很多人关于本科毕业后不同路径的思考,我也详细的考察了国内外的求学之路,还有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假期结束后,我也正式的确定了我的选择——出国留学。

  • 中介选择

既然做出了决定,那我就要为出国的事情开始准备,这个时候的时间节点是大三上学期的寒假,距离申请季的开始就只剩半年的时间。对于想要出国的同学来说,这个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做过出国的准备,甚至没考过一次 TOEFL, GRE 之类的考试。因此,我就在我家附近找了一家中介。从查校,备考,文书撰写,投递申请,这些工作都是中介带着我一步一步做完的。但是一路走来,我觉得对于早就想好未来,想好出国的人完全可以脱离中介的指引。

查校:这个过程就是确定自己的专业的过程。对于 PhD 而言,选一个想跟的导师;对于 Master 而言,选一个靠谱的项目。无论你选择什么专业,你都比中介更了解这个专业的走向,这个专业的优势,还有这个专业领域的大牛在什么学校。如果你跟着中介走,你最可能收到中介推荐的专业就是统计了。一旦这个查校的过程也被中介带偏了,你的求学路可能就和你一开始的构想南辕北辙。

备考:这个就是完成高校英语能力的考试,TOEFL/IELTS/GRE/GRE sub/GMAT,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项目所需要的英语考试要求不同,这个一定要提前确认,否则就是出力不讨好。

撰写文书:因为我时间很紧凑,文书的撰写都是中介来做的。我只提供了中文的模板和中文的内容。我在网络上多次看到,一份合格的 PS/SOP(Statement of Purpose) 需要的是能够凸显出个人风格和个人经历的文书;一味的抄模板只会降低招生官对你的评价。因此最好的书写思路就是真实的表达出自己对这个学校、这个项目、某位专业老师的评价和想法,还有就是要对自己的求学路做出详实的规划,让招生官看到你清晰的思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投递申请:这是一个非常格式化的工作,根据学校官网上的提示操作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确认投递的是自己想申请的项目。一般就是,确认一个学校,连官网,找 Admission/Graduate Program 中的 Apply 字样就 OK 了。

  • TOEFL/GRE

我申请的国家是美国。无论什么专业,所需要的英语成绩都包含 TOEFL 和 GRE。我半年的时间里前前后后一共考了 3 次 TOEFL 和两次 GRE。在大三下学期的学期中,我两周时间考了第一次 TOEFL 和第一次 GRE;在下学期开学的 9 月末又是两周时间先考 TOEFL 后考 GRE;最后在 10 月末考完了最后一次 TOEFL。其中,在开学的时候我还报了某站教育的 TOEFL 和 GRE 网课,前后大概上了一个月的时间。我觉得,对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这两个考试,它们都是有套路可循的。号称是英语能力测试的 TOEFL 考试的作文题目永远是那两种形式。

对于 TOEFL 考试,单词只要是从小就学英语,稍微有一点点积累和刷题的人就肯定够用了;最重要的是听力,无论是听说读写,哪个部分都含有听力的内容。如果把这个考试拆开;阅读:刷题找感觉就可以了,中国学生对于这种英语测试的应试能力几乎都是全球最强;听力:学会记住听力内容,无论做不做笔记,你可以找到出题的规律。因为放听力的途中不显示题目,所以你就要猜测什么地方是最容易出题的,什么地方是最容易挖坑的;口语:克服自己的羞怯就可以了,如果你愿意,模考的过程中录下自己的声音,重放找出问题,反复练习克服结巴、单词简单的问题就够了;写作:找到适合自己的行文思路,找到可以使用的作文框架。综上所述,TOEFL 这门考试就像大家经历过的所有考试一样,万法归一:刷题总结经验。

对于 GRE 考试,我相信所有人都是众口一词:背单词。填空部分,这无疑是最好最有效的提分方式,不需要理由,题目里的单词我都认识,句意我都明白,那我理所应当的填空高分。阅读部分,练习一下如何正确理解长句的含义,能快速的确认题目在原文中的位置;不同的题型都能找到最高效的答题策略。作文部分,学会挑刺,找文章中的逻辑漏洞,我觉得这对于理科生真是比较友好的部分,只要言之有物,文章内容稍微润色一下就 OK 了。同样的,题海战术依然有效。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把英语考试通过,即考到自己需要的、理想的成绩线上,英语的任务就完成了。没有所谓的适合所有人的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考试策略,你就赢了。

  • 联系导师

这就是所谓的套磁部分了。坦诚的讲,我的邮件套磁全部失败了。我始终觉得,这种方式对于国际生非常不管用。于我而言,我没有暑研的经历,唯一的暑假都用来准备英语考试了。在此之前,我与美国的联系为零。干巴巴的邮件只能让别人投向垃圾箱。如果你的情况和我一样,我觉得你可以从校内的老师联系,让他们帮忙。前文我也提到了一位老师,我参加了老师的所有课程、讨论班,我自认为给老师留下的印象还不错。在确认了申请专业和方向之后,我就和这位老师聊了很多次,也通过这位老师和国外的华人学者取得了联系,而且在复旦校园见了一次面。虽然能见面这个需要一些运气,但是由一位复旦的教授帮你联系你想申请的教授,如果他们之间还曾有过合作,认识彼此,这样就事半功倍了!

再给大家一个例子,我在假期接到了某高校(top30)的 Skype 面试,面试结束后,面试的教授给我的答案是,我不可能被录取了。而后我找到了,我之前的高中同学,凑巧的是他和另一位面试的教授关系特别好,问过之后,我好像是在 waitlist 上面。但根据我对申请情况的了解,再加上我本来的三维就偏低,这个 PhD 项目本身就属于碰运气,录取不上非常正常,而且我应该在 wl 上排的不是靠前的。但是在我接受了另一个学校 ms 项目之后,这位教授从微信上找到了我,问我是否愿意接受该校的 PhD 项目。我就是想说明,联系一个老师有时候还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套磁邮件,这种方式可能还赶不上你有个跟这位教授上过课的认识的同学替你问一句好用。

  • 实习和其他

在大四上学期,我在同一位教授的联系下,进入了他曾经的博士毕业生的所在公司实习,也由这位学长负责。主要工作是算法工程师的实习。天晓得我当时的心路历程。起初,我还是对人工智能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的,申请的方向也是在数据科学和计算数学之间徘徊。直到实习结束后,我才真正觉得,研究生阶段,我的兴趣点可能还是应该放在第一生产力上面,人工智能的热度还能停留多久,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楚。在各种影响下,我最后确认了我的申请方向,计算数学。但是回到申请这个问题中,实习经历、暑研经历、发表论文,这种增光添彩的事情当然是越多越好,这种经历一方面能够充实你的个人简历,另一方面给你接触申请的放向的机会变多,当你更了解这个方向之后,你的选择就更加贴近你的内心需求。因此,对于那些还没有申请的人来说,想到出国之后,请给自己一份合理的时间规划表,没有发 paper 的机会可以找段科研试一试,没有科研经历可以找暑期短期科研,如果都没有哪怕有个实习经历。给自己打好充分的提前量总是没有坏处的。

  • 个人专业

对于计算数学这个专业,具体的研究方向分为:数值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反问题,运筹和优化。查校的时候就应该具体到某个专业的某个研究方向,这样便于找到对应方向的教授和所在高校。美国的应用数学基本上就是计算数学,所以有时候国内专业的规划与国际不接轨的时候真是非常的麻烦。

最后我想说的是,申请季少不了大家的比较,对于想在学术圈里留下属于自己一笔的人来说,导师的选择往往大于学校的选择,不要让功利的世俗左右了自己的思想。找准自己的定位,规划自己的人生,无论走到哪里,你都是人群中闪闪发光的金子。希望所有人的申请季,少一些波折,多一些运气!

我把上面的文字传到了 FDU-Hotpot ,一个给复旦申请人的总结提升的平台,还是由我的同学组建的一个平台。之所以要写这样一篇文字也是收到了我同学的邀请。我看了这个网站里面好多文章,里面好多同学都分享了一些论坛和信息交流的网站,我就不多此一举了。但是我觉得,没有人的路是可以被复制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早点确认自己的本科之后的选择,早点确认自己的研究方向,早点找到心仪的导师,早点规划自己的申请季,早点确定自己的定位,希望申请顺利!Offer 雨会向你袭来!